黒川利雄医生回忆《汪精衛を想う》中译

黒川利雄, 回汐 2019-12-27

资料存档

无授权禁止全文转出平台

追忆汪精卫 / 汪精衛を想う

Author: 黑川利雄

原载学士会会報 No.719, 1973

翻译:我

日文原档: https://pan.baidu.com/s/1hs1lL1i来自微尘草芥分享

译文pdf: https://pan.baidu.com/s/1pXoEEm8hsvPloIEWp6Xqcg  提取码:f7n6

昭和十八年十一月(1943年),我奉命到南京出差,在南京市颐和路的汪公馆见到了汪精卫先生。因为当时汪夫人陈璧君女士被上海的法国医生怀疑患有胃癌,为了确认情况,我便和教室的松永藤雄博士(现弘前大学内科教授)一起,带着内窥镜来到了上海。而各项检查结果表明,陈璧君夫人患的不是胃癌。这时,我们也被请求为汪精卫先生看病。

汪主席患有糖尿病。此外,昭和十年十一月一日(1935年),在国民党六中全会开幕式的纪念摄影时,受到扮成摄影师的刺客袭击,身中三发手枪子弹,其中一发在背部靠近胸椎骨的位置残留着,因此出现类似神经痛的疼痛。

在吩咐过糖尿病的食饵疗法之后,我们回到了日本。之后,(汪主席)在南京的日本陆军医院接受了取出子弹的手术,随后出现了发热和疼痛,乃至双下肢麻痹的症状。我接到南京发来的急电,便独自赶赴中国。诊察之后,确定这是由胸部脊椎骨受压迫所致的脊髓性麻痹,后又经名古屋大学的齐藤真教授来宁诊断,认为有必要进行手术。于是(汪主席)在昭和十九年三月三日(1944年)自南京飞往名古屋,住进了名大医院。

(汪主席)病情一直时好时坏,直到11月10日逝世为止,我一直陪侍在其左右。治疗阵容中,有外科的齐藤、内科的胜沼、整形外科的名仓等诸教授,东大的高木教授也加入了其中,其他各科也派出了精锐专家以确保万无一失。

(汪主席)去世后,应陆军的要求,我随遗体一起飞往南京,列席国葬仪式,根据遗言,汪主席葬于南京郊外紫金山的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间的山丘。汪主席生前格外钟爱梅花,南京政府的最高军事顾问团被称为“梅机关”,他在名古屋大学医院住院期间,因保密需要,被称为“梅阁下”及其一行人。按照汪精卫先生的遗嘱,墓前也种植了梅树。

以上是汪精卫先生与我的关系。汪先生对医疗的本质有充分的理解,对治疗非常配合。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曾亲聆这位伟大的中国政治家的謦欬,我依然无限感慨。

汪兆铭,字桂辛*,号精卫。光绪十年(明治十七年,公历1884年)*生于广东省番禺县。其父亲第一个妻子是浙江人庐氏,育有一子三女,后去世,其父又同广东人吴氏之女结婚,生有三子三女,汪兆铭是其中最小的儿子,他诞生时,其父已经六十二岁。身在并不富裕、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中的幺子兆铭,没有收到充分的教育,其母为此每天清晨起床,坐在庭院的椅子上教他学习。我拜访汪公馆时,客厅里挂的就是一幅题为《秋庭晨课图》的画作。据说,母亲在其十二岁时病逝,感其深爱的汪兆铭先生,嘱革命同志曾仲鸣先生的夫人方君璧女士绘制了这幅秋庭晨课之图挂在墙上,以时时追忆慈母之爱。之后脱离重庆时,这幅画也带在身边。

兆铭为父亲朗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借阅叔父所藏经书,自学成才。光绪二十九年,他二十一岁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日本留学生选拔考试,作为官费留学生来到东京,在法政大学专科(专供中国留学生的特殊学科)就读,受到山田三良、梅谦次郎等人的熏陶。

在日本读书时,他听了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来日革命思想的讲演,受到感召,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弟子与协助者,发表了许多与此有关的论文,由此被广东总督剥夺了留学生的资格,学费也断绝了,所以以译书等兼职生活。中国的留学生很多受革命思想感染,形成了一股强大势力,清朝政府遂迫使日本政府将孙文驱逐出境。孙文与汪精卫、胡汉民等人一同离开日本到南洋各地游说。(汪先生)与槟城华侨陈氏之女冰如——后来的汪夫人陈璧君相识,也是在那个时候。璧君女士也投身革命,作为同志随着孙中山辗转各地。

年轻的汪兆铭先生,燃烧着推翻清朝的悲壮誓愿,潜入北京企图暗杀摄政醇亲王,失败入狱后被判死刑。但在与来访狱中的肃亲王会面时,他堂堂正正地陈述自己的信念,寸步不让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正统理论,肃亲王对他甚至有“相见恨晚”之语,因此被减免死罪,判了无期徒刑。

陈璧君女士也潜入了北京,她收买狱吏,成功与狱内通信。据陈夫人亲口告诉我,她当时给狱中的汪先生送去了十几个鸡蛋,其中一个鸡蛋被吸空,里面放入了用蝇头小楷写成的传信文字,由此能互通音讯。

相爱相思的汪兆铭先生与陈璧君女士,在这样的交流中,陈璧君女士提出了求婚。被判处死刑,明白与她再无相见可能的汪兆铭,深知这份爱意的热烈,也十分感激,他于是回答了“诺”。汪兆铭先生度过了两年*的牢狱生活,后经孙文等人的革命军起义,政治犯全部得到释放,因而在两年多后终获自由。陈夫人对我说,汪兆铭出狱时是个“诗人”。从汪先生所著的《双照楼诗词稿》两卷里的狱中作诗二十八篇就可以看出,他在狱中沉浸于诗词创作。

汪先生与一般中国人的习惯相违,坚决遵守一夫一妻制,除孟晋、文悌两个儿子外,还有文美*、文彬、文恂三个女儿。孟晋早年留学德国,现居香港,每年都和我交换新年贺卡。文悌是军官学校的学生。文美嫁给了何文杰;文彬则就读于东邦医学专门学校,拥有女医生资格,现为香港修道院的修女;文恂有病在身,我不清楚她后来的情况。

汪精卫先生追随孙文策划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了三民主义的中华民国政府,期间经历波澜万丈。他曾数次流亡法国,在英国、美国也曾留下足迹,命途多舛。

昭和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日(1944年),一进入汪先生的病房,我就看到汪先生双眼含泪的悲痛面容。我问其缘故,汪先生告诉我,1939年3月1日*,脱离重庆后暂居河内的他与同志曾仲鸣先生住在同一房屋的左右两边,重庆派来刺杀汪先生的刺客误入曾仲鸣先生的房间,乱枪扫射后,曾仲鸣先生与夫人方君璧身中数弹,曾仲鸣先生因此身亡。曾仲鸣当时想到如果自己发出声音,肯定会被发现并非汪精卫,所以始终一声不吭。刺客便误以为是击中了汪先生而离开,汪先生由此得救。

三月二十八日,是追念亡友曾仲鸣……告慰仲鸣之灵的一篇文章起草的日子,他说,自己那天一整天都在为曾仲鸣仰天而哭。(原文:“三月二十八日に亡き友曽仲鳴を偲んで第三次声明をなしその中に仲鳴の霊を葬うの一文を草した日であるから、自分はその日は終日彼を思い天に向うって哭するといわれた。”这里说的应该是《举一个例》,所谓第三次声明大概是指第三次近卫声明,此段文字疑有缺漏,翻译不通,望指点)

从中可以看出汪氏十足温柔的一面。曾仲鸣的夫人方君璧先生一生与汪家关系亲密,后来去了波士顿,与一个儿子住在一起,从事油画创作。几年前曾来日本高岛屋画廊举办个人画展,我也应邀前去参观。其中,为住在波士顿的铃木大拙先生画的肖像画,是一幅杰作,至今仍能隐约浮现在我眼前。此外,我也从方君璧夫人那里得到了一幅油画,收藏在我仙台的家中,画的是插在花瓶里的梅枝,因为是汪精卫先生所喜爱的梅花,所以对我来说,是无可替代的作品。

汪兆铭先生号精卫,我探寻过这个名字的由来,精卫是传说中小鸟的名字。从前,炎帝的公主在东海溺水而死,炎帝夫妇的悲伤无法言喻。公主化身名为精卫的小鸟复苏,她想如果将东海填平,后世就再也不会有人溺死其中,于是精卫日夜将一粒一粒的砂石衔在嘴里运往东海,决心填平东海。故事的寓意是即使知道可能无法实现,但为了拯救平民之难,仍然会努力不懈。因此留下了“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汪兆铭先生愿为中国四亿群众的福祉尽一切努力的悲壮誓愿,就寄托在小鸟精卫的名字上。

汪精卫先生将专机命名为海鹣号。鹣是比翼鸟的别名,据说比翼鸟是一鸟一翼的鸟,两鸟并列方能飞翔。虽然有比翼连理的说法,但连理是两树的根树枝连在一起的意思,比喻夫妻和睦。汪先生的专机以海鹣号命名,是寓意跨越海洋,日本和中国比翼同飞。

有次,汪先生让陈璧君夫人跟我说,南京政府里有来自日本的最高军事顾问和最高财政顾问。这次希望能请黑川担任南京政府的卫生最高顾问,对南京政府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指导。要在上海给他提供住宅,配置汽车,还要考虑孩子上学的事情。我对这份信任表示感谢,但我知道汪先生病情非同寻常,所以没有接受他的好意,只回答想等汪先生康复后再去做。

尚在南京时的11月21日,我前往汪公馆为汪主席做糖耐量的检测,这天他休止了政务活动。要在吃东西前先测量血糖,然后再检测负荷葡萄糖的血糖和尿糖,总共大约需要四个小时。汪阁下、我、松永君,还有担任口译的周隆庠秘书长四人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完成。是颇为闲适的半天。

我问汪主席:“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除了孙中山先生,阁下认为什么样的人最伟大?”

他回答说:“唐太宗与明太祖。(我本以为会得到孔子、孟子、老子之类,或者韩信、刘备之类的回答)尤其是唐太宗。高祖平定隋朝之乱,取炀帝之位而代之,他继高祖后登上帝位,实现了中国的统一。起初以武立全国,远至蒙古、匈奴,西至西藏,南至安南,即今日的新加坡,扩展了宏大的版图,而后期则认识到文治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各种各样的文化。唐太宗时代创造出了格外繁多的文物与制度,许多风俗习惯是在那个时代发展至今的,他可谓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据说那时,社会安定和平,没有盗贼,夜不闭户,任何一家都对旅人敞开大门提供住宿,因此根本不需要旅店。”

其次是明太祖的功绩,但不及(唐太宗的)宏大。

我问:“那么韩信、陈平如何呢?”

汪先生说:“在局部的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但绝不及唐太宗那样伟大。”

我问:“清朝的康熙帝如何呢?”

汪先生说:“当然也是伟大的人物,他十二岁继承帝位,七十二岁去世,整整六十年治世,学习西洋的学问,亲手引入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形成了显盛的文明。然而他并非清朝的建立者,虽有继承祖业发扬扩大的功绩,却仍不及唐太宗。”

我说:“可他在《珲春条约》*中迫使俄国低头,还编纂了康熙字典,这不是很伟大的功绩吗?”

汪先生说:“是这样。”

我说:“可到了晚年,对中国南方的统治似乎让他很感棘手。”

汪先生说:“是这样。”

我说:“阁下心中的理想人物是唐太宗啊。”

汪先生莞尔一笑,点点头。

我说:“我在年轻时,常常读《文章轨范》。”

汪先生说:“喔,那是经典,现在知识阶层的人也常读。”

我说:“南京从前叫建业吧?”

汪先生说:“是的。”

我说:“也叫江宁吧?”

汪先生说:“是的。明朝建都北京后,就不允许用南京这个名字了。但是到了国民政府时期,又变成了南京。”

我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也懂得酿酒,为了避免腐败,根据经验也得出了像巴氏杀菌那样用低温屡次加热的方法。但是却没有去探寻为何应该如此。这是缺乏近代科学精神的一个证据。最早开始探寻这些的是欧洲的文化。我们接下来也必须如此。基于对这一点的认同,也让汪主席及其家人对医学抱有极大的理解,让我们做充分的检查,我对于科学精神的尊奉者实在不胜敬佩。

我认为政治也一定有符合生物学的地方。所谓生物学,人也是一种生物,了解它适应外界环境的最佳条件,并使之进行,就是政治。我想,很多伟大的政治家是医学家出身,就有这个原因。例如孙中山先生,还有住在这里的褚民谊先生都是如此。”

汪先生说:“正是这样。人要长寿才行,我想,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如果早早死去,他一生事业的总量就会很有限。”

入院后,汪先生病情反复,时好时坏。发热,食欲不振,加之双腿麻痹,预后极为不良。汪先生住进名大医院后不久,病房前挖了一个极坚固的防空洞,但似乎没有让汪先生进去的机会,我本觉得很幸运。结果在11月8日,热田市遭到了轰炸,根据全员避难的命令,我与治疗小组的人员和汪主席家属一起将汪主席用担架抬下四楼病房,进入防空洞,等待轰炸结束。

当天回到病房后,汪先生就持续发烧,脉搏加快,最后,于十日下午四时二十分逝世。享年六十一岁。

与极其安静的汪先生相称的临终时刻,更加深了真正的巨星陨落之感。

汪夫人流着泪说:

” I told you always lie, your legs will move soon. But now I will tell you the truth, your legs will never move again.”

 (本句原文即英文)

陈夫人经常安慰他说,在日方治疗人员的努力下,你的腿能像原来那样活动起来。然而,此刻已经没有必要再说那样的谎言了,只能对你说出真相。

在座的所有人都流下泪来,痛哭失声。

陈夫人又向我问道:“你认为肉体虽然陨灭,灵魂依然会存留于世间吗?”

我答道:“佛语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说。汪主席的音容笑貌,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即是不灭。”

在守灵仪式上,陈璧君夫人叙述了关于汪精卫先生的许多回忆,我们也为这份爱情的深刻所感动。

蒋介石自重庆东进,占领南京,亡命京都的陈公博被捕,于南京刑场命赴黄泉。听说褚民谊、周佛海等人,也被处决了。陈璧君夫人被捕后关在苏州监狱,在释放前夕,毛泽东军占领了南京和苏州,出狱因此变成不可能,后来听说死在了苏州狱中。

我只能为汪精卫先生与陈璧君夫人祈求冥福。


标*处原文或有误

水平很有限,为不损原意尽量保留原文语感,可能有不那么通顺的地方

发现翻译错误请随时指出,感谢